“在梅林,家园焕新颜,邻里心相连……”近日,在“循迹两山看变迁 浙里风景她代言”路演参访活动中,来自浙江全省的“媒丽圈”成员们走进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,聆听巾帼宣讲员讲述20年来村庄从“环境整治”到“和美共富”的变迁历程,切身感受妇女群体在乡村变革中不可替代的“她力量”。
作为“千万工程”的起源地和实践地,萧山区20年来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在推动乡村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进程中,萧山区妇联等部门积极发挥妇女“半边天”作用,引导广大女性从庭院美化到基层治理,从文化传承到民生服务,全方位融入乡村发展,让巾帼身影成为“千万工程”中的亮眼风景。
庭院焕彩 巾帼巧手扮靓乡村颜值
“围墙拆了,绿意透了,邻里近了——这是妇女姐妹们一起干出来的!”说起梅林村的“围墙革命”,村民们感慨万千。
2018年,萧山启动美丽庭院“降高透绿”改造,起初不少村民心存抵触:“好好的围墙为啥要拆?”“先拆先吃亏,拖到最后时间过去了就不用拆了。”……为让村民尽快看到变化,村里边拆边建,由妇女代表带头打造试点,以样板引路,用实际效果消除顾虑。
在妇女代表的带动下,梅林村256处老旧围墙陆续改造,曾经“各自为阵”的庭院变成“整齐和美”的风景线。妇女们比创意、赛整洁,用巧手把房前屋后打造成小花园、小菜园。这不仅让梅林村摘得“杭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”称号,更让“家里美”带动“村里靓”,成为“千万工程”中“塑形”与“铸魂”结合的生动注脚。
不止梅林村,萧山全域推进的美丽庭院建设中,妇女始终是主力军。她们参与村庄规划、环境整治、绿化养护,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每一寸土地,让一个个村庄实现“从干净整洁到生态宜居”的跨越。
家事善治 巾帼力量筑牢基层治理根基
在梅林村“和梅议事厅”,妇联干部、优秀妇女代表组成的调解队经常在这里“拉家常”。婚恋情感、亲子矛盾、隔代养育……不少家庭矛盾纠纷在这里“聊”出了解决办法。
这个由萧山区妇联指导打造的家事纠纷化解阵地,创新推出“和梅五治”工作法,通过“情、理、行”相结合的方式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“千万工程”不仅改变了乡村的“面子”,更夯实了治理的“里子”。
去年,萧山区妇联开展浙江省家事“一类事”综合服务试点工作,瓜沥镇围绕试点框架,构建了“1+74+N”家事服务全域覆盖网络,联动74个村社便民服务点,实现“一站式受理、分层级化解”。妇联干部、法律工作者、乡贤等组成的队伍,既当“调解员”又当“服务员”——对有矛盾的家庭,用家风家教课堂促成共识;对有困难的家庭,联动公益组织提供就业帮扶;对特殊家庭,开展动态回访和关爱。
通过家事服务网络,萧山区基层家庭纠纷化解更高效,“破家事千结”“护人间烟火”的治理理念,让家庭平安成为乡村和谐的坚实底座。
文化铸魂 女性作为激活乡村精神内核
文化是乡村的灵魂,而妇女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。
在梅林村的“24小时乡村书房”,妇联组织特意增设家庭教育、女性成长类书籍,收录越剧、莲花落等地方戏曲,方便村民们在此阅读、听戏。
“这里环境好、书也多,孙子来这边看绘本,我去那边听听戏,日子充实多了。”村民王阿姨笑着说。
这里不仅是书房,更是妇女交流学习的“充电站”,这种“文化浸润”的方式,让文明新风在乡村悄然生长。
萧山区妇联以“千万工程”为契机,深挖本土资源,通过“好家风故事征集”“萧然好家风视频展播”等活动,让女性成为家风文化的“讲述者”和“践行者”。在全市“廉洁好家风”活动展演中,萧山女性用戏曲、小品等形式,演绎身边人的好家风故事,让观众深受触动。
“千万工程”实施20多年来,萧山大地的乡村精彩蝶变中,巾帼担当处处可见。从庭院里的“美容师”到治理中的“调解员”,从文化里的“传承人”到服务中的“贴心人”,她们正以多元角色融入乡村发展的每一个角落。
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发挥妇联组织优势,引导更多女性在‘千万工程’深化拓展中建功立业,让千万个家庭的‘小美’汇聚成乡村振兴的‘大美’,为萧山打造城乡和美新样板注入更持久的‘她力量’。”萧山区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余华英表示。